發(fā)布時間:2018-5-9 18:33:41來源:和訊名家
土地資源是房地產最重要的組成部分,土地成本基本構成商品房的最主要成本。在一線城市一段時間土地成本占到整個商品房成本的50%以上。在建安成本基本平穩(wěn)情況下,決定房價漲跌的主要因素就是土地成本的變化。春江水暖鴨先知,從城市住房土地供應情況,基本可以預知一個城市的房價走勢。那么,今年以來土地資源供應是個怎樣的情況呢?
多地土地出讓金暴增。從各地土地部門網站了解的情況是,4月,杭州(樓盤)、寧波(樓盤)、廣州(樓盤)、南通(樓盤)、天津(樓盤)、揚州(樓盤)、成都等7個城市土地出讓金額突破百億元,創(chuàng)同期土地出讓紀錄。其中,杭州市土地出讓金為179億元,同比上漲237%,市區(qū)今年成交85宗地塊,包括56宗涉宅用地。寧波、西安(樓盤)、徐州(樓盤)和紹興(樓盤)等城市土地出讓也較上年增長100%。
4月,全國50大城市土地收入2842.2億,同比上漲83.4%。1-4月,50城市土地出讓金合計達到11882億,比2017年同期的7984億上漲幅度達到48.8%。
前4個月,武漢(樓盤)、福州(樓盤)、廣州、鄭州(樓盤)、重慶(樓盤)、濟南(樓盤)、天津等42個城市土地出讓收入超過100億。寧波、佛山(樓盤)、嘉興(樓盤)、南通、常州(樓盤)、鹽城(樓盤)等三四線城市的土地出讓金額今年都出現(xiàn)了非常明顯的上漲現(xiàn)象。
一句話,除了一線城市被行政手段高壓外,其他城市土地出讓金增速同比翻兩倍以上。
有分析使用了一個分化的概念,意思是一線城市土地供應平穩(wěn)甚至下降。北京(樓盤)、上海(樓盤)等一線城市4月土拍趨冷。上海當月共成交4幅經營性用地(工業(yè)用地和動遷安置房用地除外),總成交面積為24.57萬平方米,環(huán)比下跌31.95%,總成交額達54.83億元。同時,上海首次掛牌出讓外環(huán)以內的宅地。北京則沒有新增土地供應。
對一線城市土地市場趨冷現(xiàn)狀必須客觀看待,最少要把握兩點,一是一線城市土地市場遇冷不是市場因素決定的,而是行政手段凍結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方法導致的。在這種情況下,高壓調控政策能夠堅持多久,值得關注。一旦放開市場或者調控政策稍有調整與松綁,房價必將報復性反彈。多年來已經屢試不爽,眼見為實了。二是雖然一二線城市調控政策嚴格,但對于房企來說,為了加大銷售額依然會集中拿地。這就決定了一二線土地價格不可能下降。況且在需求端競爭激烈時,既是土地資源壟斷也不能故意壓低價格,賣便宜吧?
土地資源稀缺情況下,加上中國世界第一人口需求潛力,再加上但凡有一點錢都往城市里跑的現(xiàn)狀,一二線包括三四線城市房價都很難下來。
值得欣喜的是,各個城市的土地溢價率處在平穩(wěn)狀態(tài)。從熱點城市看,大部分城市溢價率均保持低位。城市溢價率基本在10%左右,明顯低于2015-2017年平均30%的溢價率。土地市場在系列調控影響下有所退燒。不過,10%的土地溢價率最終是要反應到最終商品的商品房價格上的。房價每年出現(xiàn)10%以內的漲幅都屬于正常,都屬于調控成功了。
在2014—2017上半年房價出現(xiàn)暴漲情況下,采取強力調控手段把樓市泡沫風險摁住是完全必要的。在樓市特別是房價趨于平穩(wěn)與理性后,應該逐步退出行政手段,讓市場機制發(fā)揮作用。
在投機性與投資性需求被控制到20%以內的合理程度后,抑制房價過高的唯一手段是加大土地資源供應,加大住房開發(fā)建設,增大住房供給,加快投放商品房數(shù)量。